全球主流新闻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众惠保险被罚67万,只是“大地震”的前兆?
时间:2021-06-07 03:08:44 来源: 环球电视网
分享到: 更多

几日前,银保监会披露,众惠财产相互保险(下称,众惠保险)因向监管部门报送虚假材料,财务负责人未取得任职资格但实际履职,被罚款合计67万元。银保监会不接受众惠保险的申诉。

新浪财经自媒体保观察,5月28日在《众惠相互董事长李静时隔5年被罚10万,反映什么信号?》一文中评论:众惠保险再次被罚透露以下几点信号,其一,众惠保险作为新型保险组织,股东整体资金实力并不强,特别是上海烜裕,这家公司虽然成立2011年7月,但在2016年7月,深圳前海保合与深圳前海合两家公司才开始持股,而这两家公司的股东均为李静和刘威。从时间上看,上海烜裕更像是李静参与筹建众惠保险而并购的企业。因而,这家企业把借款资金当作自有资金,说明其资金实力不强不得不行违法冒险之实。其二,从众惠相互这两项违法行为来看,发生在2016年的筹建初期,而监管部门此次的处罚时间在5年之后。这说明,监管部门对于险企的违法违规行为是零容忍的,无论过了多少年,也无论是原保监会和原银监会进行了合并,只要发现违规行为,相关企业和责任人一定会付出代价的。

而就众惠保险李静,资金实力不强不得不行违法冒险之实。《保险法》明确规定,设立保险公司的主要股东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二亿元。据原初始出资人英联视披露,众惠保险董事长李静,在申请成立众惠保险的过程中,向其实际控制人借资两亿元,并伪造审计报告,包装其低价购买的壳公司——上海烜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获得投资成立保险公司资格。另一方面,英联视披露众惠保险董事长李静出资的3000万元人民币也是借来的,并因此质疑其作为保险公司发起人、主要股东、并担任董事长职务的资格。该事项目前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下图为:2016年9月26日,李静从英联视关联人借款3000万元,用来对众惠保险出资(财务凭证)

下图为:2016年7月29日,英联视关联人对上海烜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资2亿元。(财务凭证)

2019年同花顺财经发布《800万买商标隐情令人唏嘘》;似乎深度揭示了众惠保险李静如何进行的职务侵占。众惠保险成立之前,商标就被抢注;这些被抢注的商标中,只有浙江创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抢注的“众惠保险”这个商标已经注册成功,而北京问鼎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申请的相关商标,都还处于审核状态。众惠保险完全可以申请商标,或者通过申述的方式,拿回属于自己的商标。但众惠保险董事长李静先后直接花钱了几百万,购买了这些商标。

值得注意的是,抢先注册商标的北京问鼎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独立投资人黄燕,系现众惠保险董事长李静丈夫的姐姐。李静通过北京问鼎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委托北京必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做的商标代办,问鼎为商标申请人,之后在现众惠保险董事长李静的运作下问鼎把审核中的商标高价卖给了众惠保险。

启信宝数据显示,2014年4月21日,黄燕转变为法定代表人而且独资控股了北京问鼎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并在2018年11月7日退出北京问鼎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而就在黄燕控股北京问鼎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一年后,就抢注了众惠保险的商标,而且商标交易完成之后,就退出。这里面的猫腻可想而知。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公开信息显示,黄燕的独资公司北京问鼎保险经纪有限的公司通讯地址与李静的众惠保险通信地址竟也是相同的。我们有理由怀疑,北京问鼎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抢注众惠保险的商标是有意的,甚至是众惠保险董事长李静默许的。至于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也许就需要有关部门的调查了。

近期众惠相互董事长李静的一席话,“四年来我们一直在摸索,我们在摸索中前进,我们走过弯路,也犯过错误,但是‘吹尽狂沙始到金’,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地和国外的做法以及国内的法律体系、保险原理、跨领域的实践相验证,我们逐渐地找到了相互保险的根与道,找到了这种古老的体制与国内保险市场相结合的适宜的土壤。”

正如保观察所讲,确实犯错误并不怕,而是要犯过错之后,对监管部门、对消费者心存敬畏,这也是企业长久之道。然而监管部门对于险企的违法违规行为是零容忍的,无论过了多少年,也无论体制发生何种变更,只要“根”上违纪违法,相关企业和责任人一定会付出代价。

知情媒体曾披露,众惠保险在筹备成立时,官方披露的股东结构与实际出资股东存在巨大差异!这一消息倘若属实,势必将引发众惠保险“大地震”。亦或者其他隐藏问题的爆发,将众惠保险再次推到风口浪尖?我们不得而知。

责任编辑: admin
新闻推荐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