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玉春
摘要:本论文围绕第六届国际军地医药卫生创新大会暨全国民族文化共融大会发布的七大课题五年计划(2025-2030)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医药卫生、民族文化、社会发展三大领域中七大课题的核心内容与目标,探讨其对完善应急救援体系、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并依据相关文件及法律提出各课题具体的实施路径,旨在为相关领域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尤其关注其在军地企业高质量发展、军地人才就业创业方面的推动作用以及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调动各方积极性的策略。
关键词:七大课题五年计划;医药卫生创新;民族文化共融;社会发展;实施路径;军地企业;军地人才
一、引言
第六届国际军地医药卫生创新大会暨全国民族文化共融大会发布的七大课题五年计划,紧密贴合时代发展需求,聚焦医药卫生、民族文化、社会发展等多个关键领域。在当今社会,完善应急救援体系、促进民族文化繁荣以及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任务。深入研究这七大课题的战略意义与实施路径,不仅能够为计划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更是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对于军地企业而言,这一计划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而军地人才也能借此获得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同时,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背景下,合理利用七大课题的资源与导向,能够有效调动军地企业与军地人才的积极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七大课题五年计划的核心内容
2.1 医药卫生领域课题
中医应急救援体系构建:鉴于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存在基层覆盖率低、人才短缺等现状,将民间中医融入应急救援体系是关键举措。民间中医在基层医疗服务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中,其独特的诊疗技术能够及时为受灾群众提供医疗救助。
民间医生合法身份认定:当前,众多民间医生因身份问题在执业过程中受到诸多限制。明确其合法身份,不仅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还能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使其在医疗体系中依法依规发挥作用。
2.2 民族文化领域课题
五教文化传承交流:促进不同宗教文化之间的对话、理解与尊重,减少文化冲突,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传承和交流五教文化,能够增进不同信仰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社会的多元共生。
五十六个民族共襄盛举: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动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领域深度合作,对于实现民族大团结与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与合作中,共同创造和传承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2.3 社会发展领域课题
军地人才融合就业创业:整合军地人才资源,为人才创造更多发展机会,能够充分发挥军地人才的优势,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军地人才在不同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能,融合发展能够实现优势互补。
军地企业产业链与供应链合作:整合军地企业优势,能够提升产业竞争力,保障物资供应的稳定。军地企业在技术、资源等方面各有优势,通过合作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应急物资储备征集(含无人机等应急设备):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利用无人机等先进设备提升应急救援效率,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先进的应急设备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提高救援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七大课题五年计划的战略意义
3.1 完善医药卫生应急救援体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构建中医应急救援体系和认定民间医生合法身份,是对我国应急救援法律体系的有效补充和实践落实。民间中医凭借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诊疗技术,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参与应急救援,能够有效弥补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在基层覆盖和专业人才方面的不足,提升整体应急救援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这一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对于军地企业参与应急物资生产与供应提供了明确的需求导向,促使军地企业加大在相关医疗物资、设备研发与生产上的投入,推动企业发展。同时,为军地人才在应急救援医疗领域的就业创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例如专业的医疗救援培训、应急医疗物资配送等相关创业项目将迎来发展机遇。
3.2 促进民族文化繁荣与社会和谐
《国务院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若干规定》以及相关宗教政策法规,为五教文化传承交流与五十六个民族共融提供了法律支持和政策引导。通过这些课题的实施,能够消除民族和宗教之间的文化隔阂,增进理解与信任,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在法律框架下共同团结奋斗。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能够催生出一系列文化产业项目,这为军地企业拓展业务领域提供了新方向,如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民族特色产品生产等。军地人才在文化产业相关的策划、运营、推广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可借此实现就业创业,同时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军地人才参与其中,进一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3.3 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军地人才融合就业创业和军地企业产业链与供应链合作方面,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就业促进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为其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政策鼓励军地人才合理流动和企业合作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创新活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创造更多经济价值,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征集体系,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 。军地人才的融合就业创业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创意,不同背景人才的思维碰撞能够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军地企业产业链与供应链合作能够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吸引更多资源汇聚,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为军地人才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创业岗位。
四、七大课题五年计划的实施路径
4.1 医药卫生领域课题实施路径
中医应急救援体系构建: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制定中医应急救援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明确民间中医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和操作流程。建立民间中医应急救援人才培训机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的培训要求和标准,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加强与现有应急救援体系的衔接与协作,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协同作战。鼓励军地企业参与中医应急救援设备、药品的研发与生产,通过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例如给予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军地人才可参与中医应急救援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培训课程开发等工作,也可围绕中医应急救援相关产品的销售、服务等开展创业活动。
民间医生合法身份认定:开展民间医生资质调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及相关补充规定,制定合理的认定标准和程序。建立民间医生执业监管机制,加强对民间医生执业行为的监督管理,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同时规范行业发展,使其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提供医疗服务。搭建军地合作平台,由军队医疗资源与地方医疗机构共同参与民间医生的培训与考核工作,提升民间医生的专业水平。军地企业可针对民间医生的执业需求,开发相关的医疗管理软件、医疗器械租赁等服务项目,军地人才可投身于这些服务项目的运营与推广。
4.2 民族文化领域课题实施路径
五教文化传承交流:依据《宗教事务条例》等相关法规,举办五教文化交流论坛、研讨会等活动,为不同宗教文化的交流提供平台。推动宗教文化研究与传播,鼓励宗教团体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促进不同宗教文化在法律框架下相互学习、相互理解。引导军地企业参与文化交流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开发具有宗教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文化旅游线路等。军地人才可从事文化交流活动的组织协调、文创产品设计与营销等工作,实现就业创业。
五十六个民族共襄盛举: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经济扶持力度,依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规定,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建立民族合作发展平台,促进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鼓励军地企业投资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如民族手工艺、特色农业等,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军地人才可在民族地区的产业项目中担任管理、技术指导等职务,或者开展与民族文化产业相关的创业项目,如民族文化电商平台建设等。
4.3 社会发展领域课题实施路径
军地人才融合就业创业:依据国家就业促进相关法律和政策,搭建军地人才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军地人才资源。制定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为军地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军地人才的就业创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可将军体拳和传统武术纳入培训内容,军体拳能锻炼人的身体素质和反应能力,传统武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格斗技巧,二者结合不仅能增强军地人才的体能,还能培养其坚韧的意志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安保、体育培训等领域拓展就业创业空间。定期举办军地人才招聘会、创业项目对接会等活动,加强军地人才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鼓励军地企业设立针对军地人才的实习基地、创业孵化中心等,为军地人才提供实践机会与创业支持。
军地企业产业链与供应链合作:建立军地企业合作协调机制,依据相关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确合作领域和重点项目。加强技术创新与资源共享,鼓励军地企业在法律框架下开展合作,打造稳定的产业链与供应链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设立军地企业合作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合作项目的研发、生产与推广。建立军地企业合作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合作需求与项目进展,促进企业间的精准对接。引导军地人才在产业链与供应链合作项目中发挥专业优势,推动项目高效运行。
应急物资储备征集(含无人机等应急设备):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规定,制定应急物资储备规划,明确储备种类、数量和储备地点。建立多元化的物资征集渠道,加强应急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定期对应急物资储备进行检查和更新,确保应急物资的质量和可用性 。鼓励军地企业参与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与配送,通过政府采购、合同储备等方式,保障应急物资的供应。支持军地人才在应急物资相关企业中从事研发、生产管理、物流配送等工作,或者开展应急物资相关的创业项目,如应急物资租赁服务等。在应急救援培训中融入军体拳和传统武术的实战技巧教学,能提升救援人员在复杂环境下的自我保护和救助能力,相关培训课程的开发与推广也可为军地人才提供创业方向。
五、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调动军地企业与军地人才积极性的策略
5.1 政策引导与扶持
政府已制定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土地政策倾斜等,这些政策恰好鼓励了军地企业积极参与七大课题相关项目。对于投身于中医应急救援物资生产、民族文化产业开发、应急物资储备等领域的军地企业,给予一定期限的税收减免,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设立专项财政补贴,用于支持军地企业在技术研发、设备购置等方面的投入。在土地使用上,优先保障相关企业的项目用地需求。对于军地人才,提供创业贷款贴息、创业补贴等政策,降低其创业门槛。同时,对在军地企业就业的人才给予落户、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吸引人才流入。
5.2 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构建全国性的军地企业与军地人才交流合作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平台可设立项目发布、人才招聘、技术交流等板块,方便军地企业与人才及时获取信息、开展合作。线下定期举办大型的军地融合发展论坛、项目对接会等活动,为各方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例如每年举办一次 “全国军地企业与人才交流大会”,邀请各地军地企业代表、军地人才汇聚一堂,展示成果、洽谈合作。在交流合作平台中,设置专门的七大课题项目对接专区,集中展示相关项目需求与资源,促进精准对接。
5.3 强化宣传与激励
加大对七大课题五年计划以及军地企业、军地人才在其中所取得成果的宣传力度。通过主流媒体、行业媒体等多种渠道,宣传优秀军地企业的成功案例、军地人才的创业事迹,提高其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设立 “军地融合发展突出贡献奖”,对在七大课题实施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军地企业与军地人才进行表彰与奖励,包括颁发荣誉证书、给予奖金激励等。激励更多军地企业与军地人才积极参与到计划中来,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与竞争氛围。
六、结论
第六届国际军地医药卫生创新大会暨全国民族文化共融大会发布的七大课题五年计划,涵盖医药卫生、民族文化、社会发展等重要领域,与国家相关文件及法律紧密结合,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通过明确各课题基于法律和政策的实施路径,将有力推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需持续加强各方协作,严格遵循相关法律规定,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确保课题目标的实现。尤其在军地企业高质量发展、军地人才就业创业方面,充分利用计划带来的机遇,通过合理的策略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调动军地企业与军地人才的积极性,为健康中国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助力。
作者简介:周玉春,军地融合领域资深专家与实践引领者,现任军地管理中心总平台、为人民服务总平台主任、《军地・智库》内参主任等职,深耕国防教育等领域,理论与实战经验深厚。
他以《军地・智库》内参推动政策落地,助力七大课题实施:促进军地人才融合就业创业,推动民族文化领域课题开展,助力医药卫生领域课题推进。同时,他在国家秘密安全领域有深入研究,为相关工作提供支撑,在维护国家安全与军地事业发展中作用显著。
环球电视网-看环球 知天下 版权所有 企业邮箱:abc@hqtv.com
免责声明:环球电视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著作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邮箱:413527086@qq.com)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