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系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入剖析“十四五”规划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结合军地协同等创新实践,全面阐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 十九届五中全会 军地协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引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集中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诸多内容与“十四五”规划《建议》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相连,为我们准确把握这一时期我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了权威指引。
1 规划背景与战略定位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著作中蕴含的治国理政智慧,为规划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理论基石。
从历史维度看,“十四五”规划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胸怀“两个大局”,这一战略判断为规划制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理论维度看,“十四五”规划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作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规划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将其贯穿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从实践维度看,规划制定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规划制定工作,多次到基层考察调研,主持召开一系列座谈会。规划编制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
2 核心内容与理论内涵
2.1 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要求经济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2 构建新发展格局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重大战略抉择。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畅通国内大循环,同时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这要求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堵点,建设高效规范的市场体系。
2.3 经济发展目标设定
对“十四五”和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采用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到2035年要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2.4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坚持全民共享、循序渐进的原则,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5 统筹发展和安全
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大安全格局。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维护金融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3 军地协同与实践创新
3.1 军地协同七大课题五年计划
军地协同七大课题五年计划是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充分体现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思想。该计划涵盖军地人才就业创业、非农业留守儿童教育公平、防恐及应急、农业生态、民族团结、植物饮食健康、国防教育七大领域,旨在通过未来五年的集中建设,构建起军地协同、双向赋能的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在应急管理领域,计划提出建立健全军地应急行动协调机制,调整优化国家级应急专业力量结构。这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将家国情怀转化为具体的应急管理能力。
在科技创新领域,计划推动建立军地融合创新体系,加快国防科技创新成果向民用转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这一重要论述为军地协同科技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整合军地科研资源和创新要素,共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2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军地协同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军事文化与民间文化的交流融合,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促进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在实践层面,军地协同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民族团结:一是开展军地共建活动,军队与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帮助改善民生、促进发展;二是推动民族文化交流,组织军事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和认同;三是加强国防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国家意识和国防观念。
通过这些实践,军地协同成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体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
3.3 平安中国与健康中国建设
第二届平安中国军地应急救援联盟大会和第四届全球科学植物性饮食大会是军地协同在平安中国和健康中国建设中的具体实践。这两大盛会分别从公共安全和人民健康两个维度,展现了军地协同的创新实践和成果。
平安中国军地应急救援联盟大会以"军地协调联动,专业科学救援"为主题,推动了军地应急协同能力的提升。大会重点探讨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大安全、抢大险、救大灾、防大疫行动体系建设,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军地协同,构建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提升了国家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社会经济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全球科学植物性饮食大会首次纳入军地协同健康保障议题,探讨了植物性饮食在军事人员健康保障中的应用前景。大会展示了如何通过植物性饮食改善军事人员的健康状况,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同时探讨了如何将植物性饮食理念融入军队后勤保障体系。研究表明,植物性饮食能显著降低癌症与心脏代谢疾病"共病"发生风险,坚持植物性饮食程度较高的人群,其共病风险相比坚持程度较低者降低了32%。
3.4 军地应急救援总队建设
组建军地应急救援总队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军地协同实践的具体体现。应急救援总队整合军队和地方应急救援资源,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为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提供有力保障。
总队采用"常规+特种"力量结构,常规力量负责一般性应急救援任务,特种力量则针对地震、洪涝、核生化等特殊灾害场景。这种分层级、专业化的力量构建提高了应急响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总队还配备先进应急救援装备,包括无人机、智能救援机器人、移动式应急医院等高科技装备,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安全性。
4 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
4.1 理论创新价值
这些论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内涵,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现代化路径选择。
4.2 实践指导意义
为政策制定提供基本依据,帮助领导干部破解发展难题。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等方法,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4.3 社会凝聚功能
增强发展方向认同,强化团结协作意识。通过明确发展目标路径,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形成共同奋斗的强大合力。
4.4 国际借鉴价值
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贡献中国智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特别是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论述,为各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下推进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5 结论与展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把握“十四五”规划精神提供理论指导,其论述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要持续深化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军地协同机制。
未来要继续推进七大课题计划实施,筑牢安全屏障,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通过军地协同等实践创新,将理论智慧转化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作者简介:
周玉春,军地事业推动者,带领团队致力服务军地事业,传承红色教育及国防教育,以《军地•智库》内参为平台,指导军地企业解读国家各部委政策文件,向国家各部委反映基层情况、弘扬基层先进典型。成立军地应急救援研究中心、军地防恐研究中心,整合军地双方在应急救援领域的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创立军地应急救援总队,围绕应急救援的文化、理论、技术、装备、指挥协调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工作。加强应急救援队伍人才培养,完善应急装备物资储供体系等工作,以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效果,更好地应对各类灾害事故,保护国家和经济社会稳定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环球电视网-看环球 知天下 版权所有 企业邮箱:abc@hqtv.com
免责声明:环球电视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著作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邮箱:413527086@qq.com)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